一、房屋建筑結構
在購置新房前充分了解房屋結構常識,不僅有助于判斷房屋的價值,而且在今后的房屋裝修及買賣交易中都很有好處。房屋結構主要分為以下門類:
1、木結構(住宅):指建筑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,樓板、屋架等用木結構。
2、磚混結構(住宅):建筑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、柱等采用磚或砌塊砌筑,柱、梁、樓板、屋面板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。通俗地講,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和大部分磚墻承重。
3、鋼筋混凝土(住宅):指建筑物中主要承重結構如墻、柱、梁、樓板、樓體、屋面板等用鋼筋混凝土制成,非承重墻用磚或其它材料填充。這種結構抗震性能好,整體性強,耐火性、耐久性、抗腐蝕性強。
4、鋼結構(住宅):指建筑物中主要承重結構以鋼制成。適用于超高層建筑。自重最輕。
從結構上分上面四類就可以了,其中鋼筋混凝土結構里面,還可以再細分:
1、框架結構,由梁、板、柱組成建筑承重結構,墻體僅作為分隔和保溫用途。
2、剪力墻結構,由梁、板、墻體組成建筑承重結構,部分墻體承在結構中受力。
將上面兩個小類組合起來,就衍生了:框架剪力墻結構、框支剪力墻結構等。
目前在新房住宅市場上,樓盤基本采用的是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。兩者的區(qū)別在于承重方式,磚混結構的承重是由板和墻構成的,混凝土現(xiàn)澆樓板的重量傳導給墻體,由墻體傳導至基礎。框架結構是由樓板、梁、柱組成的承重結構,由樓板將力傳導給梁,再傳導給柱,再由柱傳導給基礎。
理論上講,框架結構要優(yōu)于磚混結構:一是空間開敞,因為梁和柱的結構使得框架結構的空間可以做到6米以上,而磚混因為磚的承重能力有限,做到5米就不錯了;二是樓層高度,磚混結構最高只能做到6層,而框架結構可以做到100米以上的樓高。
因此,在2004年之前,由于住宅以多層和小高層為主,很多房屋在開發(fā)建設中都選擇磚混結構,2004年以后,由于土地成本增加,加之小高層和高層房屋逐漸被市民所接受,市區(qū)新建房屋基本以框架結構為主,而在江夏、蔡甸等武漢郊區(qū)還是有不少磚混結構房屋。
由于材質(zhì)的原因,框架結構的使用壽命和抗震強度要高于磚混結構。但在實際中,國家對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標準,一個地區(qū)的建筑一定要滿足抗震指標,所以開發(fā)商在設計建筑的時候,都以滿足這個抗震指標為前提,即使是框架結構,也不會增加成本提高抗震性能的。所以在牢固程度上講,磚混和框架的住宅是差不多的。
從實用性上來說,由于框架結構用的都是填充墻,可以方便以后用戶裝修,不象磚混結構一樣受到很多的限制,因此很多消費者更愿意買框架結構的房子。
從造價上來說,框架結構比磚混結構高5%~15%,工藝也更復雜一些。所以框架結構房屋比磚混結構房屋的銷售價格要高,具體到市場行情,價格相差約200—500元/平方米左右。不僅如此,后期的二手房交易中,房屋結構的不同也將直接影響交易價格。
以上只是理論知識,那么在實際情況中如何辨別建筑結構呢?通常有以下幾方面的渠道:
1、通過房地產(chǎn)網(wǎng)新房信息搜索樓盤名稱獲取房屋結構信息。在每個樓盤的基本信息中都會注明房屋的具體結構。
2、通過樓書查詢。開發(fā)商在樓書上一般都會標明房屋的具體結構。
3、直接詢問售樓員。
除了以上三種渠道外,購房者也可以通過實地踩盤親自辨別樓盤的結構,最簡單的方法,看轉(zhuǎn)角處是否有梁柱支撐。磚混結構由于承重的需要,一般不設轉(zhuǎn)角飄窗,即使有,在飄窗的轉(zhuǎn)角處必須有豎向水泥柱用于承載上層樓盤重量,而框架結構的住宅,其上層樓盤的重量全部由框架剪力墻承擔,因此其轉(zhuǎn)角處不需要設有承重的支柱,因此也可以大量采用轉(zhuǎn)角飄窗設計。
二、房屋類型分類
隨著房地產(chǎn)的急劇升溫,許多購房術語越來越多地出現(xiàn)在購房者的視野中,雖然其中的部分術語已經(jīng)眾所周知,但還有很多不為購房者所熟知,正是因為對購房術語的不了解,往往使得購房者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對其中部分條款的理解出現(xiàn)偏差,從而造成合同無法最終履行,這既打擊了購房者的積極性,也容易讓不法開發(fā)商鉆“術語”的空子,因此,現(xiàn)將其中的部分術語介紹如下:
1、什么是公寓式住宅?相對于獨院獨戶的西式別墅住宅而言。一般建在大城市,大多數(shù)是高層,標準較高,每一層內(nèi)有若干單戶獨用的套房,包括臥室、起居室、客廳、浴室、廁所、廚房、陽臺等等,供一些常常往來的中外客商及其家眷中短期租用。
2、什么是花園式住宅?花園式住宅也叫西式洋房或小洋樓,也稱花園別墅。帶有花園草坪和車庫的獨院式平房或二、三層小樓,建筑密度很低,內(nèi)部居住功能完備,裝修豪華,并富有變化,一般為高收入者購買。
3、什么是復式住宅?復式住宅是受躍層式住宅的設計構思啟發(fā),在建造上仍每戶占有上下兩層,實際是在層高較高的一層樓中增建一個1.2米的夾層,兩層合計的層高要大大低于躍層式住宅(李氏設計為3.3米,而一般躍層式為5.6米),復式住宅的下層供起居用,炊事、進餐、洗浴等,上層供休息睡眠用,戶內(nèi)設多處墻式壁柜和樓梯,中間樓板也即上層地板。一層的廚房高2米,上層貯藏讓高1.2米,上層直接作為臥室床面,人可坐起但無法直立。
復式住宅的經(jīng)濟性體現(xiàn)在:
(1)平面利用系數(shù)高,通過夾層復合,可使住宅的使用面積提高50%--70%。
(2)戶內(nèi)的隔層為木結構,將隔斷、家具、裝飾融為一體,即是墻又是樓板、床、柜,降低了綜合造價。
(3)上部夾層采用推拉窗及墻身多面窗戶,通風采光良好,與一般層高和面積相同的住宅相比,土地利用率可提高40%。因此復式住宅同時具備了省地、省工、省料的特點。
復式住宅在設計施工和使用上有一些不足:
(1)復式住宅的面寬大,進深小,如采用內(nèi)廓式平面組合必然導致一部分戶型朝向不佳,自然采光較差。
(2)層高過低,如廚房只有2米高度,長期使用易產(chǎn)生局促弊氣的不適感,貯藏間較大,但層高只有1.2米,很難充分利用。
(3)由于室內(nèi)的隔斷樓板均采用輕薄的木隔斷,木材成本較高,且隔音、防火功能差,房間的私密性、安全性較差。盡管復式住宅有些缺點,但近年來建筑師通過不斷改進、完善,不斷探索,結合我國的國情,設計更加合理的結構。可以預見,這種精巧的復式住宅,由于經(jīng)濟效益十分明顯,價格相對偏低,必然成為住宅市場上的熱銷產(chǎn)品。
4、什么是躍層式住宅?躍層式住宅是近年來推廣的一種新穎的住宅建筑形式。在東南沿海的廣東、福建的一些開放城市建設較多。這類住宅的特點是住宅占有上下兩層樓南,臥室、起居室、客廳、衛(wèi)生間、廚房、及其它輔助用房可以分層布置,上下層之間的交通不通過公共樓梯而采用戶內(nèi)獨用小樓梯聯(lián)接。躍層式住宅的優(yōu)點是每戶都有較大的采光面,通風較好,戶內(nèi)居住面積和輔助面積較大,布局緊湊,功能明確,相互干擾較小。這類住宅的內(nèi)部空間因為是借鑒了歐美小二樓獨院住宅的設計手法,頗受海外僑胞和港澳臺胞的歡迎,在南方城市建設、買賣較多,近年來在北方城市的一些高級住宅設計中,也開始得到推廣。
5、什么是商住樓?商住樓是指該樓的使用性質(zhì)為商、住兩用,商住樓一般底層(或數(shù)層)為商場、商店、商務,其余為住宅的綜合性大樓。商住樓不分建設主體,不僅開發(fā)商可以建,非開發(fā)企業(yè)、個人也可以建,沒有規(guī)定必須出售。商住樓的土地使用性質(zhì)為商業(yè)用地,根據(jù)國家土地法規(guī)定,商業(yè)土地的使用權年限為50年。
6、房屋層數(shù),是指房屋的自然層數(shù),一般按室內(nèi)地坪±0以上計算;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,其室內(nèi)層高在2.20m以上(不含2.20m)的,計算自然層數(shù)。房屋總層數(shù)為房屋地上層數(shù)與地下層數(shù)之和。假層、附層(夾層)、插層、閣樓(暗樓)、裝飾性塔樓,以及突出屋面的樓梯間、水箱間不計層數(shù)。
(1)多層住宅,六層以下的住宅。
(2)小高層住宅,七層至九層的住宅。
(3)高層住宅,十層及十層以上的住宅。
(4)塔式高層住宅,以共用樓梯、電梯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層住宅。
(5)單元式高層住宅,由多個住宅單元組合而成,每單元均設有樓梯、電梯的高層住宅。
(6)躍層住宅,套內(nèi)空間跨躍兩樓層及以上的住宅。
(7)架空層,按《民用建筑設計通則》術語解釋:架空層:僅有結構支撐而無外圍護結構的開敞空間層。目前在房地產(chǎn)方面架空層的利用主要是為了增加樓盤的活動空間等目的,架空層的層高并不一定低,有的可以達到6~9m,但主要是高層(100M)以下的建筑采用。普通的也可達到3m。
架空層目前也大量采用,特別是房屋密集、容積率高的小區(qū),成為增加綠化面積和公共面積而作出的一種變相指標平衡方式。
(8)地下室,是指房屋全部或部分在室外地坪以下的部分(包括層高在2.2m以下的半地下室),房間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該房間凈高的1/2者。
(9)半地下室,房間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該房間凈高的1/3,且不超過1/2者。
(10)假層,是指建房時建造的,一般比較低矮的樓層。其前后沿的高度大于1.7m,面積不足底層的二分之一的部分。附層(夾層)是房屋內(nèi)部空間的局部層次。
(11)閣樓(暗樓),一般是房屋建成后,因各種需要,利用房間內(nèi)部空間上部搭建的樓層。
(編輯整理:仙居房產(chǎn)網(wǎng))